武林小说网 > 永乐大帝 > 第十四章 苏州 下

第十四章 苏州 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绝世神医:腹黑大小姐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第一狂妃:绝色邪王宠妻无度寒门贵子爆萌宠妃狂妻万万岁:腹黑邪君逆天妃绝色丹药师:鬼王妖妃天才草包嫡女:逆天小狂后穿越之绝色兽妃:凤逆天下

武林小说网 www.50xs.net,最快更新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第十四章苏州(下)

    朱棣摇摇头,硬着头皮凑到木桌前。\\WwW.qΒ5.c0M/

    “让一让,让一让,给我腾点位子出来……老板,给我来一碗。”

    老板立马拿起一只“海碗”朝里放上一些已煮熟的鸭肠、鸭心、鸭肫和“小蛋黄”等“碎件”,然后再从傍边的水桶里撩起一勺已被切成半寸大小的块状鸭血块,沥去水滴放进锅中一边的清汤里烫煮。两、三分钟后,便将烫煮熟的鸭血块倒进“海碗”、再加上一勺锅内正吊着的滚热的鲜汤、撒上碧绿的葱花、浇上少许胡椒,然后端了过来。

    这碗汤,翠绿的芫荽,晶莹的粉丝,沉浮的一些细碎的鸭胗、鸭肠、鸭肝,红的白的,让人一眼看去就立即被那种说不清的诱惑缠绕住了。

    朱棣先挑了一块鸭血送入口,粉嫩爽滑的进了嘴便立即顺着喉咙滑了下去。又喝了口汤,舌尖便顿时沉浸在那浓厚的滋味里萦绕徘徊起来。

    真是的,这些人怎么这么手巧啊?就这么个简单的东西也可以做得这般精致,百般滋味,万种风情,让人沉醉痴迷。

    朱棣不怀好意地看了眼那个摊主,忍不住又动起了上次那种心思来……不过,现在还不急,回京时再捎上他也不迟。

    朱棣却也不是吃独食的人,大块朵颐的同时吩咐道:“老板,再给我的伙计每人来一碗。”

    摊贩一喜,忙不迭开始做鸭血汤。

    君有赐。臣不得辞。杨荣无可奈何地接过海碗,大约是因为鸭血汤的温度太烫地缘故吧,他捧着海碗一个劲地呲牙咧嘴。朱棣回过头看到杨荣这种窘境,便说:“你坐下吃吧。”

    两条长凳上若是挤一挤,倒也还能再挤下三四个人,但杨荣又怎么敢和朱棣挤位子?只能含含糊糊地说道:“我还是站着吃吧。”

    朱棣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就象下跪一样,若他吩咐免跪但大臣并不接受这种好意。朱棣是向来不勉强的。

    朱棣原本准备吃完鸭血汤便离开的,但杨荣等人还没吃完。总不能不等他们吃完就离开吧?

    于是朱棣便无话找话地和摊贩老板说道:“老板的生意很不错嘛。”

    老板笑眯眯地答道:“托您的福,还过得去。”

    “怎么是托我的福呢?”朱棣一本正经地说道:“这玄妙观小吃的生意之所以如此兴隆,听说是宁王功劳……你们难道不感激宁王?”

    他这话一说,不但心思最为灵动地杨荣,连张辅、马三保都是一惊。

    前些时候曾经有言官弹劾宁王收买人心,其起因便是宁王提供太过廉价的饭菜。封建社会提倡富户设粥棚,但皇室宗亲做这种事却是一种忌讳——担心他们收买人心造反。

    尽管宁王不是设粥棚赈济。但那饭菜地价格太低,而言官偏偏又是一种习惯于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职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件事。

    言官指责宁王沽名钓誉、收买人心,但是在朱棣看来那种低廉价格也很正常。普通人家一餐类似规格的饭菜需要十文成本,然而如果大规模采购其成本自然会降下来。只要具体的办事人员没有从中贪污,或者说贪得不多,那么八文的价格应该说也是合理的。

    所以,朱棣便下令让朱权将帐本交上来。一算之下。在不考虑人力成本的前提下,价格定为八文甚至还略有赢余。于是,朱棣便将那名言官痛斥了一番。

    在外人看来,这自然是一副“兄友弟恭”地景象。然而只要不是傻子,谁会相信天家会有温馨的亲情?即便是宁王朱权自己也不会相信。要不然,为什么之前宁王一直都并不是特别贪图享乐。而朱棣一成为皇帝后他就主动要求跑到苏州去享福?还不是怕朱棣成天惦记着对他下黑手!

    摊贩老板一脸奇怪地问道:“玄妙观小吃的生意兴隆是宁王的功劳?这是怎么说的?”

    听到这样的答案,朱棣一脸笑眯眯的表情,连杨荣等人也放了心。朱棣自然不会费力去解释玄妙观小吃的兴起确实有宁王地功劳。本来话说到这里已是皆大欢喜,谁知摊贩老板又说了一句。

    “若说要感激谁,我看还是应该感激一字并肩王。”见朱棣、杨荣、张辅、马三保全都眼都不眨地盯着自己,摊贩老板洋洋得意地说道:“一字并肩王手下的八府巡按四处巡察,现在衙役们谁都不敢勒索我们这些小商小贩了,都生怕被我们告到八府巡按那里去。”

    听到这里,朱棣脸上的微笑一下子凝固了。

    摊贩老板却没看出朱棣已经笑得很僵硬了,又意犹未尽地说道:“只可惜八府巡按平均每个省还摊不到一个。而且八府巡按手下的也人太少了……也没有固定的办事衙门”

    八府巡按其实只是民间的说法。准确地称呼应该是“巡按御史”。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每年轮换出京至各省巡察。而那些出巡各省的御史则称之为“巡按御史”。又由于巡按御史实际上是“代天子巡狩”,因此一字并肩王一系所派出的监察人员甚至连“巡按御史”也不是,而只是监察部刑局属下的“按察司官”——都宗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部刑局下属的“按察司官”自然更少,额定人数只有五名……摊贩老板说每个省还摊不到一个都已经说多了。

    按《宪纲》规定,巡按御史出巡许带书吏一名,照刷文卷,许带人吏两名;若应用监生,必须临时奏请。书吏及承差监生必须与巡按御史同行。不许相离。若是没有皇帝系与一字并肩王系的相互监督,无论是“巡按御史”或是“按察司官”出巡都不可能只带这么一点人。可一字并肩王一系派出地监督官员哪敢露出半点把柄?既然连名正言顺的“巡按御史”都顶多只能带三名随员,一字并肩王系的“按察司官”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让随员的名额超过三名。

    不过,若说巡按御史或按察司官地人手不够却也未必。按《宪纲》规定,巡按御史所巡之处,在职权范围内,如需调阅案卷。传问官吏,所在官吏不得推托。各级官吏对巡按御史“不得挟私沮坏。违者杖八十,若有干碍合问人数,敢无故占像不以发者,与犯人同罪。”按察司官地权力比巡按御史地位稍低,但同样可以调阅案卷、传问官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支使地方上的胥吏。

    至于说没有固定地办事衙门,则是那位摊贩老板误解了。巡按御史按期周行所部各府州县,必须有固定的治所才能就便处理公务及饮食起居。因此。各府州县衙署附近皆建有察院公司,即“专为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出巡听理词讼、照刷文卷而设。”御史及按察司官留住处理公务时,地方官府必须派兵守护,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即使是地方行政长官,未经允许也不得擅自入内。巡按御史或按察司官地巡视范围很大,并不拘泥于是一州一县。因此大体上总是流动办工——这也是摊贩老板误解八府巡按没有固定办事衙门的缘故。

    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而监察部刑局按察司额定官员只不过区区五名。朱棣怎么也想不到,无论是人数还是权威都更占优势的前提下,一字并肩王一系在民间居然比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好评。

    朱棣强忍着沮丧,不耻下问道:“老板,当今皇上派遣御史、给事中分行天下。抚安军民、赈济灾民、考察吏政、复核和受理诉讼案件、考察政教民情、查勘农田水利及公共设施……你为什么会更感激一字并肩王呢?”

    “当今皇上自然没得说,”摊贩老板憨憨一笑。“可那些为恶的胥吏更害怕一字并肩王派出的八府巡抚,而胥吏规矩了,我们的日子才过得更加舒坦……”

    舒坦你妹!

    朱棣谈兴全无,站起身来吩咐结帐。经过马三保身边时,朱棣却也没忘了吩咐他按上次那样办理。

    朱棣地习惯是每到一处先吃美食,接下来便是逛美景。

    苏州四大名园中,唯留园目前尚未建立,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都已存在。而且古代苏州历史上风行建造私家园林,名园遍布。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后世苏州绝大部分私家园林都遭受了彻底或不彻底的破坏。幸存的园林极少,但在这种条件下尚且仍然是中国最为有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如今苏州有着大量保存完好、原汁原味的私家园林。想来风景更佳。可朱棣现在却一点游玩的兴致都没有,而是一脸晦气地径直朝着宁王府而去。杨荣等人颤颤惊惊地蹑脚跟在后面,生怕朱棣将一腔邪火撒到自己身上。

    城内本该禁止纵马飞奔的,可朱棣却不管不顾,上马后便一计马鞭,然后在城中飞奔起来,惊得道上行人纷纷避上。自穿越以来,朱棣还是第一次风驰电掣般地纵马狂奔,这时他才隐约体验到“速度”原来也有如此快人心脾的作用。

    ……

    宁王府里,朱权正悠哉悠哉地喝着银鱼氽汤。这太湖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清康熙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可想而知味道自然是好地。正感叹着当初自己当机立断抛下雄心壮志来苏州享福是个正确无比的选择,突然帘栊一响,杨荣、张辅一边一个挑起帘子,朱棣蹇槛而入,瞟了朱权一眼。

    “很会享受嘛。”

    朱权几乎跳起来,瞪大了眼,仿佛不认识自己的四哥了。他结结巴巴地问道:“皇……皇上,您怎么来了?”

    朱棣没好气地说道:“怎么,苏州如今已经是你的独立王国。不许朕来?”

    朱权“扑通”一声匍匐在地。这种诛心之语没办法回答,所以只能请罪:“臣弟万死,请皇上恕罪。”

    朱棣也知道这种迁怒很没有格调,走到主位上坐下,叹口气,让朱权起身。

    当初一字并肩王体系是他自己设计地,而迫使一字系监察官员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疯狗似地乱咬。同样也是他算计的结果。朱棣万万没想到,这次居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地脚。

    在官吏的眼中。一字并肩王一系吃相太难看。若是现在举行由官吏为投票人的民主选举,想必最后的选举结果仍然会是朱棣获胜。可是让朱棣郁闷的是,没想到一字系那疯狂地行为居然在民间获得好评——官员违法毕竟不直接与小民接触,反而是充当爪牙直接与百姓打交道的胥吏更遭恨。

    这种算计失败,事情脱离掌握地感觉实在太令人郁闷了。心情极为烦躁的朱棣禁不住生起一缕杀机。

    朱权那么聪明的人自然知道皇上此刻心情不好,他急速转着念头,用目光询问马三保和张辅。马三保和张辅和宁王在靖难之役中打过交道。但这时马三保和张辅也顾不得这份交情了。就在朱棣眼皮子底下,怎么和宁王说明白?……即便皇上不在跟前,他们也绝不能将皇上心情不好地原因说出去——若胡乱说皇上对一字并肩王起了忌惮之心,将来传到皇上耳朵里,还有命吗?张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脸朝向壁间看起了字画;马三保就住着皇宫,偶尔可以看到那位两岁多,说话还奶声奶气讨人喜欢地小孩。想到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命运难测。马三保心里也不是滋味,因此低下头,死死地盯着地板。

    朱权没法从马三保和张辅那里得到答案,只得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上脸上地表情。恰巧见到朱棣眼中透出杀气,任他在北方和鞑靼作战时也堪称智勇双全,但此刻身体仍然不受控制地抖了起来。

    朱棣突然发现朱权象是正在打摆子。心思不由自主地转移了。

    “十七弟你怎么了?得了疟疾?”

    “没有。臣弟只是久不见天颜……”朱权极力平息着心头地恐惧,答道:“此刻见了皇上,心中激动难以自抑。”

    朱棣自然不会相信这种说辞,但也没有在意。

    “十七弟,苏州城更加繁华了,这其中自然有你的功劳。说说看,接下来你还准备实施哪些措施?有什么想法此刻尽管放心了说,朕在这里也可以给你把把关,免得将来御史又挑毛病。”

    听出朱棣语气平和,朱权总算放下了心。

    “皇上。苏州的商业繁荣其实也没臣弟什么功劳。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好。”

    “皇上圣治隆化,德被天下。泽及万方,四海之内舞鹤升平,政通人和自汉唐以来仅见,国富民殷,甘四史书未载——臣弟当此盛世,自当更加砥砺修养敬谨事君,为皇上分宵旰之劳宸函之忧……臣弟只有一点小小的想法。苏州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无论是去北方、西域甚至去海外做生意的,都喜欢来苏州采购刺绣,以至于苏绣近来已经是供不应求。”

    “臣弟想出钱让管家去开办一个作坊,买一些聪明伶俐的女孩,再请几位经验丰富的师傅教授。还请皇上恩准。”

    朱权见皇上半天没说话,抬头偷偷望去,发现朱棣满眼讶色……不是怒色就好,朱权瞟了一眼便赶紧低下了头。

    朱棣之所以露出那副神情,却是因为觉得朱权这种将分散在各家各户地刺绣集中到作坊中劳动的作法,似乎有那么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味道。

    明太祖虽然规定宗室不得经商,而且经商之人的社会地位也低,但经济规律难道是一句话可以改变的吗?后世宗室、官宦不照样派遣家人经商?

    这是好事,朱棣自然支持。

    朱权见皇上一口答应了,喜不自禁,说道:“皇上,苏州还两样特产还不错。一是吓煞人香茶,一是太湖银鱼,臣弟认为应将这两物列为贡品。”

    “吓煞人香茶这个名字不好听,朕特赐名碧螺春茶。”然而对于这个建议朱棣却没有接受。“朕已规定取消贡品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家专供商制度。天下臣民既然已经缴纳了赋税,朕何必再收取贡品加重子民地负担呢?朕想要什么,给钱让皇家专供商去采办就是了。”

    “皇上仁爱百姓,圣德如天……”

    杨荣见朱棣此时心情似乎变好了,于是一改先进象是锯了嘴的葫芦,拍马屁的话想都不想就一大通地说了出来。

    朱棣听了杨荣这些颂圣俗套,莞尔一笑,说道:“你们都出去,朕有话要和宁王交待。”

    待众人依言退出去后,朱权眼巴巴地望着朱棣,不知道这个令人难以琢磨的皇帝四哥到底有什么事和自己密谈。

    “十七弟,你在大宁带兵打仗多年,心力憔悴……”

    刚才那番话,是朱权自请移藩苏州的说辞。皇上现在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朱权想了半天,终究还是没弄明白皇上到底想说什么。

    朱棣咳嗽一声,话题一转。“十七弟,你说宋太祖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

    话都说得这么直白了,朱权再不明白那简直是头猪。

    朱权立即伏在地上说道:“皇上,臣弟在大宁带兵打仗多年,心力憔悴,实在没精力管理好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臣弟自请将宁王府管辖的三卫交还给朝廷。”

    这种“自请”将三卫王府护卫交还给朝廷的事,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汉王赵高熙造反,赵王在此事中也有牵连。将汉王造反平定后,朝堂上也有治赵王之罪的风声。于是赵王便老老实实将三卫王府护卫交还给朝廷,以示弱的方式表明自己绝无反意。

    在朱棣看来,让亲王拥有一定兵力未必一定是坏事,但自从朱棣靖难成功当上皇帝后,这种制度就必须取消了。象赵王那种偶然的例子还不够,应该将之普遍推行开来。如今汉王、赵王尚未就藩,剥夺他们地王府护卫还无从谈起。所以,朱棣便将第一个目标定在了很聪明也很服帖地朱权身上。

    见朱权如此上道,朱棣也很高兴。

    朱棣站起身,说道:“这种事你写个折上用正规渠道到朝堂上吧……另外,你也给周王、蜀王等亲王写些信……懂朕的意思吧?”

    最新全本:、、、、、、、、、、

本站推荐: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废材逆天:特工毒医小兽妃凤霸天下:穿越成废材四小姐绝世神医:腹黑大小姐邪宠大小姐:绝世狂妃神医弃女:鬼帝的驭兽狂妃爆宠狂妻:神医五小姐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第一狂妃:绝色邪王宠妻无度重生娘子在种田

永乐大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武林小说网只为原作者Xiaose_wh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Xiaose_wh并收藏永乐大帝最新章节